鋁的電化學拋光是指利用電化學原理,將鋁浸入到適當的電解質溶液中,在外加電流(包括直流電、脈沖電流等等)的作用下,產生電解作用,達到光亮化目的的工藝,又可以稱為電拋光,電解拋光,電化亮光,電解光亮化等。
雖然電化學拋光在1935年就被發明,但是時至今日尚未得出一個完善的機理,能既簡單而又圓滿地說明電化學拋光過程中的一切現象。目前被大家廣泛接受的理論主要有五種,分別是擴散層理論,活化能理論,黏膜理論,濃度分級效應及溶度效應以及氧化膜理論。關于這五種理論的詳細介紹,請繼續關注小知識板塊!
此外,為人們所熟知的電化學拋光工藝也主要有五種。分別是Brytal,Battelle,Alzak,Aluflex和Jacquet。
Brytal工藝是一種槽液由碳酸鈉和磷酸鈉組成的堿性電化學拋光工藝。Battelle工藝是一種由磷酸-鉻酸-硫酸組成,對于高純度鋁可獲得很高的光亮度的一種工藝。Alzak工藝主要用于高純和超高純鋁工件的電化學拋光,其拋光可得到的鏡面光亮度,且表面光滑。本工藝主要在美國使用,使用的二十含氟硼酸的酸性電化學拋光溶液。Aluflex工藝是一種在硫酸-鉻酸的槽液中進行電化學拋光的技術。Jacquet工藝是指鋁和鋁合金金相顯微組織試樣的電化學拋光。
和化學拋光一樣,電化學拋光也具有一定的缺陷,主要表面在:
1.電灼傷;
2.暗斑;
3.氣體條紋;
4.冰晶狀附著物。